槟城无名小学的困境
这学校四四方方,两排木制课室,中间隔着一个篮球场,极为简陋。学生人数只是区区五十人左右,而这数目在北海名校只是一班的人数而已。小六评估成绩榜公布时,地方媒体也不曾在乎,社会人士也不会过问。在报道里,它似乎只是在一个只有一条街的小镇。在被逼迁前,它只是一间在名校竞争缝间生存,不在社会视线里的学校。然而,在发展巨轮的威逼下,它在杀那间成为了全国的焦点,一朝闻名天下知。
它是不是真得如此的天遥地远吗?不是,它实际只是在我们很近的地方。它位于衔接北海、甲抛巴底和双溪大年的主要公路旁,距离最近的直落艾斗哇住宅区约3至4公里,而北海市中心则是10分钟车程而已。然而,它和附近的益侨小学(学生人数约百名)却如弃婴,被人遗忘和边缘。距离最近的住宅区,都宁愿选择将孩子送到更远的北海名校(距离5至8公里),而非距离他们家只是几百公尺的益侨小学和3至4公里的新中学校。
目前,北海著名小学如光华小学、中华总校、中华一校,人数都在一千多至两千多之间,而每班人数最高可达五十名。虽然这些学校学生拥挤和距离更远,但是却拥有更好的设备、优良的小六成绩和更好的机会进入北海钟灵中学。因此,家长宁愿将孩子送到这些学校,甚至有些不惜修改地址,都要进入这些所谓的名校。
虽然华小由于只是获得少数的政府拨款,因此大多依赖华社资助。这些著名小学由于长年在小六评估拥有优良的成绩受到关注和位于社会中心,社会人士愿意慷慨解囊捐献,政治人物也愿意为他们争取拨款,因而获得最多的社会资源。因此,他们得以扩建校舍,增加设备和提升福利。这些学校大都拥有水泥建筑物和冷气礼堂。
然而,类似新中学校的小学由于缺乏知名度,只能获得学生家长的协助,获得少数的社会资源,也更难获得政府的资助和关注。因此,他们无法重建和维修校园或增加设备或解决所面临的其他问题。这些学校多仍然维持着建校初期的模样,以木制为主,设备也简陋。有些也面临长年失修或白蚁的问题,显得破落。许多更面临缺乏学生的问题,每年招收新生都需要自己辛辛苦苦去寻找。
长期发展下去,逐变成恶性循坏,名校显得壮丽堂皇,学生挤门而入;无名小学则显得破旧,缺乏学生。这类小学除了新中学校和益侨小学外,槟岛和威省这类只能在名校竞争缝间生存的学校,其中包括槟岛的明德学校。新中学校虽然面临逼迁,然而却因祸得福,因此获得了社会的关注和协助,建立新校园。然而,槟城州其他这类的学校仍然继续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只能九盖掩十瓶。明德学校现在仍然未能解决土地问题和迁校问题。
这些问题急需要教育部和当地华社的重视,在体制上能公平的分配资源,并协助制定个别学校的长期发展计划,否则新中事件、曾文珩事件仍然将再次重演,甚至新中学校在被人们逐渐淡忘后也将面临一样的问题。
刊登于南洋商报言论版21/2/2006Labels: 评论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