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14, 2006

是手机害人还是人害人?

最近所发生的几宗失踪案和谋杀案,似乎都和手机有关。这不禁让这近几年才广为普遍的通讯器材似乎成为了这些案件中的焦点。星洲日报于十月十一日(星期三)的封面打出“短讯交友害人”,而两个小标题则是“她离家找‘老公’”和“她失去了生命”。这两宗案件的持续报道也都是以“短讯交友害人”作为系列标题。

星洲日报《大都会》版于隔日(即十二日)也针对这个现象作了调查报道,调查短讯交友在年轻人间普遍的原因和状况。在十三日,一名读者张昭敏在星洲日报言路版发表了《手机短讯衍生社会问题》,讨论手机的普及化如何产生一系列问题,而应如何控制此问题。

这一系列报道和文章似乎已经慢慢制造了一种印象,即手机就是这些案件的罪魁祸首。正是因为手机的普遍化,使失踪者或受害者接触了对方,而引发了这些失踪案或谋杀案。因此,手机必须被控制其使用,以免遭到滥用。

然而,真的是手机害人呢?手机充其量只是一项科技产品,而短讯交友也只是一个交友模式。它们都不具备主动意识,只是一样等待人家使用的产品。它们的优势和好处是否能充分发挥,只能被动让人们去决定。就如一把刀,落在厨师手中就是帮助他准备事物的好帮手,落在凶手手中就是杀人的武器。因此,手机或是短讯交友本身无法害人,害人的实际上是人类本身的性格上存在的弱点和不完美。

就如最近的这几宗事件里,受害者或失踪者都是在现有生活上无法获得满足和关注,才会急着另寻出路,因此才会认识了对方,并选择将前途暂时寄托在对方身上。不论有没有手机或短讯交友,他们都会通过另一种媒介寻找出路,以摆脱现有生活上的问题。在之前没有手机,只有信纸的时代里,类似的失踪案都已曾经发生了。

手机或短讯交友之所以会成为焦点,实际上反映了现代人对科技的恐惧。科技所开拓的无限空间和可能,以及它的急速发展,使人们一时间无所适从,担心有一天会没有驾驱科技的能力。然而,手机或短讯交友也好,始终不是已具主动意识的科学怪人。它仍然受人类所控制。悲剧的发生,还是源自人本身的问题。

Label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