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10, 2006

校园选举和大专生素质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的校园选举源自何时,一时难以考究。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当马来西亚学生运动在七十年代进入高潮时,校园选举已是存在。然而,时至今日,校园选举的本质和意义早已经面目全非,而它的变迁亦导致了国立大专生的素质江河日下。

在七十年代,校园选举主要目的是选出学生会(Student Union/Persatuan Mahasiswa)成员。所谓的学生会和今日的学生代表理事会有巨大的差别。学生会有权管理和安排学生事务,并提供有关学生福利的服务,包括学会团体的注册、活动场地管理、宿舍食堂、校园巴士服务等等。此外,学生会也有权向每个学生征收年费,并可自行决定要如何分配这些资源。学生会操作妥善与否,都将会影响所有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校园选举对每个学生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但随着1971年大专法令的通过,学生会已不复存在,而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代表理事会(Student Representative Council/Majlis Perwakilan Mahasiswa)。在新法令下,学生代表理事会没有实权,并只能在学生福利课题上代表学生向校方提出诉求,而学生会原有的权力则由新成立的学生事务部(由学生事务副校长带领行政人员操作)接手。学生代表理事会甚至无权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小至一令吉的用途,大至理事会的外交,所有的事务都必须经学生事务部的批准才能得以实行。在这样的情况下,校园选举对学生来说充其量只是民意的抗议,已无之前的重大的意义。学生代表理事会能做的只是“据理力争”,而最终主宰的是学生事务部。

然而,这校园选举仅存的微小意义至二十一世纪初已彻底消失。随着九十年代末马来西亚陷入烈火莫息浪潮中,校方在政府的指使下开始干预校园选举。这时,校园选举已不再是学生与学生对垒,而是学生与校方的对垒。在校方通过其行政权力的干预和法律之外的威吓,学生已沦为校方的投票机器,在选举中划下校方属意的人选。而所选出的学生代表理事会只是校方的应声虫,已无法再为学生据理力争。投不投票都不会对生活造成任何改变,对许多学生来说这充其量只是一个重金打造的巨型表演秀。校园民主发展至今,不是往前推进而是越来越后退,是马来西亚的一个莫大悲哀,再次展现反讽式的“马来西亚,能!”精神。

校园选举的变迁固然是政治干预的结果,并非直接因学生素质导致。然而,学生无力抗拒,续而融入却反映了国立大专生素质逐渐下降。在大专法令通过前,大学就是一个小型国家,而学生会就是这个国家的政府。学生须在大学内妥善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和合作,一起领导学生会机制。他们必须对学生群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也必须懂得如何做出判断并自主解决问题。在那时,我们根本无需担心学生是否懂得管理自己的生活,也无需担心学生是否对周遭环境保持敏感和独立思考,因为他们已经在生活里贯彻。

然而,在大专法令通过后,学生已被假设为无知、不懂得独立和思考,因此需要校方来管理他们的生活。经过多年的权力架空,这已成为了真实的假设。学生早已不再懂得如何领导,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妥善管理自己的生活。他们在校园内的角色就只仅仅是乖乖读好书,而他们不再具备信心、勇气和朝气。因此,大专生开始面对失业问题,素质被质疑。

至最近,随着执政党的干预,大专生的思想价值更进一步被扭曲。奉承权贵的学生被奖赏和扶持,而有理想的学生进一步被打压和对付。学生被教导向权力屈服和卖命,为达到目标可以不择手段,而道德只是掩盖价值扭曲的化妆品。博大暴力事件中的学生代表理事会主席和其带领的学生就是这样一个机制所产生的最终怪物。

当世界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政府高官却只是自慰式高喊要发展知识专才,而实际上我们的国立大学进一步反知识、反人性。若要拨乱归正,我们必须从废除畸形大学机制的法律基础——大专法令开始。这将是刻不容缓,否则马来西亚将是一个怪物国。

刊登于火箭报2006年9月-10月期

Label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