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07, 2006

告读者书 - 《文明益进》相信已被关闭

致曾经阅读《文明益进》专栏文章的读者:

我在今年年中蒙《星洲日报》邀请在《六日谭》开设专栏《文明益进》,于每两个星期二见报。然而,经过八篇文章的刊登和一篇文章的退稿,《文明益进》相信已经在1114日寿终正寝,被《星洲日报》关闭。

自张晓卿从马华公会收购南洋报业,华社陷入了中文报业垄断争议之中。作为《星洲日报》专栏作者,我原本可以在收入考量之下置身事外,选择完全不碰触报业垄断争议议题,而通过专栏讨论其他社会议题。然而,当时《星洲日报》在该事件的报道和评论严重倾向一方,所发表的意见亦和我对经济原理的认识和理解相违,并对张晓卿过度吹捧。因此,我选择通过1031日的专栏版位发表了《文化热情难敌经济理性》,质疑旁人对张晓卿的过度吹捧,以及张晓卿的文化愿景在现实经济世界的合理性。结果,这篇文章被《星洲日报》以不适用为理由退稿了。

虽然《星洲日报》已委婉表示不欢迎此类稿件,但是在目睹张晓卿和《星洲日报》对待反垄断者的方式,我接着下来毅然选择继续通过专栏发表我对报业垄断争议的看法。我在1113日(星期一)电邮《星洲日报》最新的稿件《为什么我反对张晓卿收购南洋?》,但是此稿在当晚的《星洲互动》和《星洲日报》夜报版本,以及隔日的《星洲日报》早报版本都未被刊登,并由刘益万的《国策大会响锣了》代替。对于此事,《星洲日报》并不曾以电邮或电话联络我未被刊登的理由或来龙去脉。因此,我在1114日(星期二)下午电邮询问《星洲日报》是否已被退稿,却未曾获得任何回应。

虽然我这时已怀疑《星洲日报》很可能已经关闭我的专栏,但是我仍然在1128日继续供稿。我在1127日(星期一)凌晨通过电邮寄出讨论甘榜伯仁邦木屋区被拆事件的《我们要如此先进州吗?》,但是此稿同样在当晚的《星洲互动》和《星洲日报》夜报版本,以及隔日的《星洲日报》早报版本都未被刊登,并由刘益万的《50年了!》代替。对于此事,《星洲日报》同样不曾以电邮或电话联络我未被刊登的理由或来龙去脉。我在星期一当晚即电邮询问《星洲日报》是否已被退稿或被停止专栏,但是仍然没有获得回应。我在1130日(星期四)下午再次电邮《星洲日报》言论版,并同时cc给其中一名言论版编辑和编辑部,同样的没有获得任何回应。因此,我相信《文明益进》已被《星洲日报》关闭。

我当然曾预期一旦选择表态后的结果,但我依然对《星洲日报》不专业的处理态度感到遗憾。《星洲日报》至今仍然对我的询问保持不理不睬的态度。这专栏的命运也显示了张晓卿和《星洲日报》高级管理层的虚伪。他们曾誓死捍卫多元言论空间,却连小小的反对垄断声音也容不下。一个老板当然不会允许旗下报章有骂他的声音,而这也证明了为什么我们要反对中文报业的垄断。言论自由和多元言论空间的威胁,不仅来自国家机关的干预,也来自商人企图一统江山的野心。

我在此附上专栏轮值表,和三篇无法和读者结缘的文章。这次专栏的关闭不会是我写作的结束,而将是我通过写作继续关心社会,参与社会,改变社会的动力。在此深深感谢读者朋友阅读我的文章,以及所给与的意见和指正。

王德齐

附件一

六日譚作者輪值表

林釗盈

2/7 16/7 30/7 13/8 27/8 10/9 24/9 8/10 22/10 5/11 19/11 3/12 17/12 31/12

林友順

3/7 17/7 31/7 14/8 28/8 11/9 25/9 9/10 23/10 6/11 20/11 4/12 18/12

許欽斐

4/7 18/7 1/8 15/8 29/8 12/9 26/9 10/10 24/10 7/11 21/11 5/12 19/12

楊德祥

5/7 19/7 2/8 16/8 30/8 13/9 27/9 11/10 25/10 8/11 22/11 6/12 20/12

劉恭慶

6/7 20/7 3/8 17/8 31/8 14/9 28/9 12/10 26/10 9/11 23/11 7/12 21/12

凌國文

7/7 21/7 4/8 18/8 1/9 15/9 29/9 13/10 27/10 10/11 24/11 8/12 22/12

陳嘉榮

9/7 23/7 6/8 20/8 3/9 17/9 1/10 15/10 29/10 12/11 26/11 10/12 24/12

植建成

10/7 24/7 7/8 21/8 4/9 18/9 2/10 16/10 30/10 13/11 27/11 11/12 25/12

王德齊

11/7 25/7 8/8 22/8 5/9 19/9 3/10 17/10 31/10 14/11 28/11 12/12 26/12

黃初升

12/7 26/7 9/8 23/8 6/9 20/9 4/10 18/10 1/11 15/11 29/11 13/12 27/12

13/7 27/7 10/8 24/8 7/9 21/9 5/10 19/10 2/11 16/11 30/11 14/12 28/12

陳如湘

14/7 28/7 11/8 25/8 8/9 22/9 6/10 20/10 3/11 17/11 1/12 15/12 29/12

備註:

1. 此表有效期從1/7/200631/12/2006,為期6個月。

2. 交稿時間為最遲當天中午12時之前,須打字者請提早交稿。

3. 逢報業假期自動輪空。無法交稿,請提早通知XXX(03-7965XXXX)

4. 內容以時評為主。稿費每則60令吉。

附件二

文化热情难敌经济理性

中文报馆除了承载着传达华社心声、启迪民智、发扬中华文化的社会角色,也是受到市场力量规范和政府条规影响的商业团体。因此,在看待张晓卿收购南洋报业一事,除了聆听张晓卿针对中文报业未来所表达的文化热情和使命感之外,我们还是必须回到合理的经济理性来作出评析。

商业团体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股东赚取利益,而它的运作围绕此目的而展开。投资家在作出投资决定时,也一样需要以未来可能赚取的利润作为衡量标准。就算商业团体和投资家意识到本身所背负的社会责任,商业团体的运作也需没有面对任何亏损或拥有最低的盈利来作出未来的扩张,才能永续经营下去。因此,一项生意如果在未来不可能回本,任何投资家都不可能做出投资,除非他有点石成金的能力。

因此,一些人士认为张晓卿续复办的星洲日报和濒临关闭的光明日报之后,再次不计万难拯救面临亏损的南洋报业集团是捍卫华人报业的伟大举动,可说是过度吹捧之举。毕竟,张晓卿作为一名商人,他的经济理性和他在报业多年所累积的经验不可能允许他收购一家毫无救望的报业公司。既然他能接手南洋报业,必然也有足够的信心和详细的计划去使南洋报业重回正轨和获得盈利。

同样的,在评估张晓卿收购南洋报业对华社的影响,也一样必须从经济理性来探讨。虽然张晓卿认为收购南洋报业将能壮大华文媒体事业,全力维护华人读者应有的权益,替他们立言请命,然而我们依然必须考量现有政经架构和他本身的经济利益是否会限制他发挥一番豪情壮志。

所有报章都受到出版及印刷法令管制,每年都必须更新执照,而政府也有权下令停刊。因此,当报章在做出任何违反政府利益的报道时,都可能面临停刊导致报馆倒闭,使到报业老板损失惨重。这可从当年茅草行动里三家报馆所面临的命运获得证明。因此,在经济理性考量的自然运作,报馆自然得小心翼翼处理新闻。

收购南洋报业后,张晓卿旗下的报纸并不一定更能为华社勇敢揭发真相。目前,张晓卿拥有四间最大的中文报章,意味着华社把更多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张晓卿也一样面临更大的风险。如果面临政治人物或国家机制的施压。张晓卿将更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毕竟他更需考量自己的钱包和四家报馆旗下千万人的饭碗。

此外,张晓卿的私人经济利益是否能和华社利益长久同轨,也是我们不得回避的问题。如果其他华商在生意上和张晓卿进行竞争的话,张晓卿是否能海量容纳他们利用四家报章进行宣传,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没有集结起来的读者和广告客户的议价能力,是否能和拥有八十巴仙市场占有率的媒体集团的议价能力相比,也是一个需从经济原理探讨的议题。

文化热情和理念可以说得漂亮,但是在经济理性之下却不一定有合理的运作基础。

原应刊登于20061031

附件三

为什么我反对张晓卿收购南洋?

我一开始并不是《星洲日报》的读者。自小学三年级开始阅报直到南洋528报变为止,我都是《南洋商报》的读者,因此《南洋商报》影响了我对这世界的基本认知。然而,自南洋报业被马华收购后,我家人罢买《南洋商报》以示抗议,因此开始了与《星洲日报》结缘的日子。

开始阅读《星洲日报》的时候,也是我人生阅历和思考迅速发展的时候。进入马大后所面对种种的社会现象,《星洲日报》提供了许多思考的养素。此后,虽然网络媒体和新报章陆续成立,《星洲日报》依然是我每日必读的报章。至今,我有幸成为《星洲日报》的专栏作者之一。

张晓卿收购南洋报业随之引发的报业垄断争议,《星洲日报》作为张氏媒体舰队的龙头无可避免地也被卷入这场争议之中。虽然一些《星洲日报》职员认为这场争议实际上是冲着《星洲日报》而来,但是我选择明确表达反对张晓卿垄断中文报业的立场,而我也清楚知道张晓卿的个人所为和广大星洲员工无关。

作为一名马大会计系学生,我所接受的教育让我无法相信张晓卿收购南洋报业是件好事。张晓卿收购南洋报业后,他个人旗下报章已在中文报业市场拥有80巴仙以上占有率。由于政府发出的报章准证导致中文报章市场门槛极高和另两家中文报章不足以构成威胁,80多巴仙的市场占有率实际上足以构成在中文报业市场拥有垄断,或近乎垄断的权力。

垄断市场的最直接影响将是读者和广告客户将丧失对等的议价能力,面对中文报章轻易涨价的可能性。另一个影响则无关经济,言论是否能维持多元,不同的意见能否并存也令人怀疑。企业可被视为企业主意志的延伸,企业主必然有其偏见和利益,因此旗下员工必然得考量老板利益或揣摩他的想法,张晓卿不认同或是侵犯其利益的意见自然会面对登报的难度。

虽然张晓卿在其文章表达了发扬中华文化的意愿,并誓言将维护华人读者应有的权益和让这个社群的声音和观点能够传播下去,但是人非圣贤,岂能过分要求张氏扮演能容纳多元声音的自由代理人(free agent的理想化角色,而置张晓卿于打压言论自由的罪人位置。既然如此,我们应该致力于避免中文报章过度集中或垄断于一人手中,并打造完全自由的竞争环境,使多元言论能充分表达出来。

同样的,当中文报章不再过度集中或垄断于一人手中,中文报章不会为了维护同一企业主的经济利益而出现协调并利用强大的市场议价能力,使到中文读者和广告客户面对轻易涨价的风险。他们反而应该各自竞争提高效率,争相以擦边球方式在现有政治架构下争取中文读者权益,以取悦读者来提高销量进而提高盈利。

反对张晓卿收购南洋报业,反对张晓卿垄断中文报业,并非是要和《星洲日报》过不去,或是让《南洋商报》继续蒙受亏损而倒闭,毕竟两者与我都有深厚的感情和回忆;而是希望我国尚存的丁点言论自由得以维系,以及广大的中文读者和广告客户的利益得以维护。

原应刊登于20061114

附件四

我们要如此先进州吗?

在马来西亚,发展在近几十年成为了主流论述。在许多人眼中,钢骨森林往往就是文明先进的象征,而木屋泥巷则是落后退步的象征。因此,当雪兰莪迈向先进州目标时,州政府也同时推展零度木屋区计划。发展神手陆续开进许多被视为落后象征的木屋区,取而代之的是高级住宅、商业大厦和高尔夫球场。

这发展神手在上个星期一(1120日)开进了吉隆坡市中心附近的甘榜伯仁邦。在市议会执法人员和警察的维护之下,五十多户人家的家园惨被摧毁,而二十三名协助守护家园的村民和社运分子被逮捕,另一名村民则被击晕。虽然关乎他们家园命运的审讯正在进行中,而地方政府和发展商所答应的廉价屋仍未建好,甚至连首相秘书也紧急致函要求停止行动,但是都似乎阻止不了发展巨轮的强行开进。这个土地上目前仅剩下唯一免遭拆除命运的回教堂,和村民为坚持留在当地争取应有权,利用帆布所建立的临时居所。

我们暂且把时空转移至几个星期前。巴生港州议员查卡利亚在乡村中建立起完全不搭调的查宫,被人揭发没有交上图测就进行建筑工程,而引起全国瞩目。查卡利亚一把眼泪一把涕哭诉,建立查宫只为了让全家人能够住在一起,不明白大家为何如此针对他。虽然查卡利亚在最终被逼放弃连任市议员,但仍然保住了查宫。雪州州务大臣基尔针对民众质疑查宫违规建筑却免遭拆除命运时是如此回应。他说如果拆了查宫,州内许多违规建筑物都将被逼拆除,势必引发更多冲突,因此不会拆毁查宫。

基尔的言论言犹在耳,我们却转眼见识了甘榜伯仁邦的拆屋行动。村民不明白为何地方政府和发展商不能等到有个妥善的解决方案方进行拆屋行动。村民也和查卡利亚同样拥有家人,同样怀有和家人安居乐业之梦。他们无法负担昂贵的屋价或屋租,木屋完成了他们着心愿。拆屋行动让我们窥见的是,先进州背后的冷酷。七十年代初,木屋区居民乃因政府鼓吹发展而迁移至城市。然而,同样在发展论之下,他们却惨遭地方政府和发展商不计后果、罔顾人道地驱赶。

查宫至今安在,更让我们见识了政府的双重标准。有权势者可以任意而为,利用或罔顾法律;无权势者则必须面对家园被毁的惨剧,而法律却保障不了他们的最基本的居住权。雪州政府追求先进,却只看到了金钱、宏伟建筑和权力,反而漠视了基本人权、均富、公正和平等等价值。如此苍白的先进州概念,其后果将是非常可怖。它就如巨大的食人巨兽,将把所有阻止前路的人,无论是穷人或富人,一一吃下。

我们要如此先进州吗?当然不要,但是这些价值并非从天而降。它需要社会里的每个公民以此作为主要诉求向政府和政党提出,并通过选票和声音施加压力来做出改变。许多人怀疑在一党独大局面之下,人民究竟能发挥多大的力量,然而这也是为何我们需要公民结合,组织并壮大自身的力量。这是我们长期所进行的运动。那么,我们在短期内能做什么?很简单,甘榜伯仁邦的村民也需要我们物资和精神上的支持才能继续坚持下去。

原应刊登于20061128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