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曾有一流行一时的论说,到现在还是有效,就是世界经济发展将逐渐以都市为中心。这有别于过往国家作为全球经济主要玩家的情况。一直以来,国家是直接竞争的对手,竞相推出优惠政策、建设基建、培养人才以吸纳外资和发展经济。然而,近几年各大都市在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和名声却是日渐扩大和响亮,有些城市甚至远远超越了其本身所属的国家。最佳例子正是目前阿拉伯经济中发展最火热的迪拜,其所属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反倒是没什么人听过。
这局面的出现有赖于全球交通业、物流业和通讯业的发达,以及经济壁垒的解除。飞机、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都市间的地理距离,让人们和物品可以迅速来往于各都市,联系和交流更是轻而易举的事。这使到都市能着眼于超越其国土的市场,将产品和服务销往世界各地,同时也必需面对其他都市的竞争,产生了互补和竞争并存的关系。为了在国际间长期维持其竞争力,这些大都市更需持续地发展和完善本身的基建和政策,提升和丰富自己的视野和文化,并确立本身的优点以显示和竞争对手的差异,才能吸引最好和最多的资金、人才、游客的流入。
国际都市的崛起并非一时之间,极需长期的经营发展。若要长期经营都市的发展,其市政府和市民就必须有自我意识和市场观。都市必须意识到自己作为个体以及国际市场的存在,才能思考和辩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其在全球市场的强弱点,并规划都市的发展目标和路线图。都市接着就必须寻找、确定和动用本身拥有和可以控制的资源,坚定实行各项政策和计划,依照路线图朝目标前进发展,慢慢累积实力和影响力,才能最终在国际中崛起成为重要玩家。都市要形成自我意识,就需促使市民意识到自身生活与城市命运的联系,通过与市政府的互动和市民间的辩论,认识城市本身和发现本身的要求。民主也是都市应具备的元素,因为它开拓的自由空间和制度将有助于确立都市的自我意识和发展运作。
马来西亚并非没有意识到这股趋势。中央政府和柔佛州政府近日推介的依斯干达经济特区计划正是要通过在南马建立一个都市着眼于和世界各都市如迪拜、深圳、班加罗尔竞争。这个经济特区将和隔邻的新加坡建立互补关系,并发展健全的海陆空网络、法律条文、投资优惠政策,以及高效率的公共服务领域,以期能超越这些都市,成为首选的投资热点。这项计划预计耗资150亿令吉,而阿都拉更在今年2月23日表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可见阿都拉视这项计划为将决定其首相功绩的旗舰计划。以阿都拉政府对此计划的重视和强力推动之下,整个都市的基建设施将能在未来陆陆续续建立起来,而各项优惠政策也会在近期公布。
然而,阿都拉虽然具备雄心壮志,却不一定能护佑依斯干达经济特区渐渐发展并在国际中崛起成为重要玩家,反而使其如彗星般在掠取众人视线后即逝。依斯干达计划的形成过程中缺乏了市政府和市民的主动参与和推动,成为了其最大的致命伤。由于缺乏市议会选举和市民意识,各城市发展规划和资源的分配很大程度是由中央政府和州政府操控。再加上巫统一党独大地控制政权,城市的发展和没落许多时候是巫统政治强人权力意志的结果。
当新的领导人上台时,除了政治权力重新洗牌,各地的发展也将出现变化。新的发展计划将陆续开动,作为新任领导人的“政绩工程”。旧有的发展计划则因为缺乏政治支持和资源的注入而无以为继。若市政府和市民拥有自我意识和市场观,城市实际上仍然能尝试寻找自己发展的路向并开拓新的资源继续长期发展下去。然而,当政治强人退下后,城市只留下一批庸碌无能,上班只想着下班的公务员市长和管理层,而市民缺乏成熟的民主制度和内涵以主动寻出一条发展之路,城市则只能在国内外经济竞争中浮浮沉沉。马来西亚许多城市的发展命运即常展现政治人物浮沉的深刻烙印,其中最佳例子就是布特拉再也和赛柏再也。
那么,依斯干达计划的命运堪忧。由于该计划完全属于阿都拉权力意志下的产物,它的命运则将和阿都拉政权的命运挂钩。阿都拉始终不被看好能长期担任首相。当阿都拉步下舞台时,它也可能落得如赛柏再也今天的命运。这是一个都市计划在现有马来西亚政治结构下的命运。目前市场普遍叫好,只是因为数百亿令吉的投入将能刺激建筑业和经济短期的发展。然而,鉴于政治上的因素,这数百亿令吉的资源和庞大的精力,最终却可能是百忙一场,国际都市美梦落空。经济的发展终须伴随着政治的发展才能成熟和永续。唯有出现地方政府制度的改革和市民意识的成型,一个活跃和持续发展的国际都市才能在我国实现。
刊登于《
当今大马》专栏《星火文字》
Labels: 评论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