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28, 2005

镇暴队驱散庆祝圣诞群众

1224日晚上,我原来不曾打算前往武吉免登庆祝圣诞节。然而,由于仕妆的旧朋友的临时一通电话,我们便在靠近深夜时驾驶电单车前往武吉免登寻找他的朋友。当我们抵达相约的乐天购物广场门前时,时间已是大约1210分左右。在燕美路,苏丹依斯迈路和武吉免登路上都有许多年轻人正在庆祝圣诞节。他们手持彩带或泡沫喷器与朋友相喷,或是喷向不认识的其他人士,沉醉在节庆的气氛。

近几年来,武吉免登区已成为年轻人庆祝节日,如国庆日、圣诞节和新年的集中地。由于该区的购物广场在这些日子往往都有举办活动,这使到该区很受许多年轻人的喜爱而人潮汹涌。多年来,除了几名少年曾用彩带喷器喷向警察而被捕,武吉免登区的庆祝活动甚少发生什么严重问题。

今年,武吉免登 区并未如往年般封路。虽然如此,许多人仍然站在苏丹依斯迈路和武吉免登路上庆祝圣诞节,车辆只能在人群中徐徐而行。大约十分钟后,警车鸣声吸引了人们的眼 光,有一辆水炮车从苏丹依斯迈路转入武吉免登路的方向,并停在十字路口,随后来了一些警车和罗里。我意识到警方可能将开始驱逐人群。然而,许多人误以为该 水炮车是消防车,并开始站在十字路口围观。

随后,大约三四 十名镇暴队队员持着盾牌和木棍下车,并在武吉免登路站成一排。警方敲响铃声,要求在聚集在武吉免登区庆祝圣诞节的人群即刻解散。镇暴队队员挥棍假装打向人 群。镇暴队此举引起群众的反弹,群众向警方发出呜声。一些人士甚至将彩带喷器抛向警方和镇暴队,击中了镇暴队和击破了警车玻璃镜。

随后,镇暴队就 步向人群开始驱逐行动,持着盾牌和木棍步向武吉免登路的人群,人们恐慌而逃。水炮车也朝着武吉免登路发射水炮。当武吉免登路的人群被驱散后,镇暴队转换方 向前往十字路口,使到原本围观的人群也恐慌而逃。镇暴队虽然并未与人群直接接触,有些人却在恐慌情况下而跌倒,号啕大哭。

在驱离位于苏丹依斯迈路和武吉免登路的人群后,镇暴队随即转往时代广场。这时时代广场虽然已关闭并关掉前面的灯光,那里仍然有许多人仍在庆祝。镇暴队的出现随即引起庆祝人群的恐慌,纷纷跑出时代广场,冲向广场后面和燕美路的单轨火车站。

整个驱逐行动一 直进行到凌晨一时方在时代广场结束。武吉免登区的人群变得稀落,但是仍然有一些年轻人不畏惧的继续喷彩带或泡沫庆祝。便利店里充满着许多购买矿泉水等着清 洗的人。清洁工人清理路上和行人道旁的垃圾和喷器,整个交通也开始恢复正常。许多人士也对方才发生的事情议论纷纷,谣传该事件是因为一些车辆被喷而导致车 主报警所致。

然而,整个驱逐 行动对在场的民众和游客却是一个震撼。风潮云涌的时代已过去,许多人都只是曾在新闻看过镇暴队,却未曾真正经历过。在圣诞佳节,人人盼望戴着红帽的圣诞老 人,却出现“红头兵”;盼望受到圣诞礼物,却只收到驱逐令。镇暴队在欢庆现场出现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争议。该节庆不具诉求性,也不具颠覆性,只是一个普通 的节庆活动。这一次镇暴队的出现实际上已干预了民众社会层面的文化活动,压制了人民的基本权力。

武吉免登区的圣诞庆祝活动已经持续数年,一直都能平安结束。虽然一些年轻人过分玩乐,一直往他人和车子喷彩带和泡沫,影响到其他庆祝的人士,但这在佳节仍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行为。就算出现群殴事件或将彩带喷向警方的情况,警方仍然可以以普通警力将场面控制。

综观1224日晚上,武吉免登区并未出现任何的骚动或混乱。既然该节庆活动没有影响社会安全,警方并未有任何合理的理由派出警队将群众驱逐。充其量,警方只需派出交通警察控制群众,将群众维持在行人道上。警方派遣镇暴队驱逐庆祝民众,似乎已经用牛刀杀鸡,滥用权力。

此外,警方应该能预期该处将会出现人群庆祝圣诞节,进行封路和划定地点以让民众能够顺利庆祝,并引导车辆使用交替公路,以让交通流畅。警方未能及早做出恰当安排,反而以镇暴队来控制群众,是警方本身的失职。

这次事件也将续之前的蹲站录影和中国妇女事件后,直接影响我国在外国人眼中的印象。昨晚,有许多外国游客前往武吉免登区庆祝圣诞节,直接亲眼目睹事件的发生。

一直以来,政府利用镇暴队和警方压制民众透过示威抗议表达心声,以确保本身的执政利益不受威胁。一般民众认为镇暴队只是用来压制社会运动人士,并不会在普通生活出现。这次事件再次显示警察权力过分庞大的问题,马来西亚民众要求重整警察的呼声将变得更大。


王德齐

25-12-2005

Sunday, December 25, 2005

大学校园岂只需要演说角落

演说角落于六七十年代曾在马来亚大学拥有重要的影响力。这个位于马大学生事务中心前的一个角落,曾经是许多学生站在总多学生前发表自己言论的一个自由平台。然而,经历了学潮高涨的时期后,它也随着学生会在大专法令修订案通过后成为了历史。

5年前,前任马来亚大学校长安努亚再尼教授就曾于马大第五宿舍表示打算复办演说角落。他认为马大是马来西亚首要大学,在国内扮演着领导社会前进的角色。因此,马大应该要超越国内其他大学,并与外国顶尖大学并驾齐驱。他希望能籍此激发学生的学术,因为学术所涵盖的不仅只是课业成绩,也包括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虽然如此,他的建议至到任期完结时仍然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随着近日校园选举成为争论点后,复办演说角落再次被提起。这次由高等教育部部长提起。由于校园选举争议所引起的压力,高等教育部建议修改大专法令,其中一个重点就是重新设立演说角落。

演说角落让人认为这似乎是个提供让学生表达想法的空间,并解决学生缺乏表达能力的问题。近几年来,大学生失业成为了社会中颇受关注的一件大事。根据雇主回应,大专生之所以会失业,除了因为英语欠佳、修读冷门科系等原因之外,是因为他们缺乏了表达能力,无法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相比之下,从外国大学留学回来的大学生更受到雇主欢迎,因为他们经历外国教育制度的冲击下,更能表达自己的看法。演说角落的设立将使本地大学生可以站在台上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高本身的演说能力。

然而,演说角落的设立就能解决大专生缺乏表达能力的问题吗?国立大学生缺乏表达能力不只是因为大学生缺乏空间表达自己造成的,而也是没有勇气表达自己造成的。由于国立大学布满白色恐怖,让学生无法勇敢表达自己,以避免因为一时逞英雄而踩中地雷。

大学原本应是一个没有禁区的环境,让学生能自由的探求学问和实践。然而,我国国立大学充满了不可挑战的权威,阻止学生去挑战和质疑。在大学里,许多校长或其他的大学管理层认为自己就如大学生的父亲,有责任照顾学生,并要求学生称呼他们为“Ayahanda”。但是在东方社会里,父亲必须受到尊重,权威是不可受到挑战和质疑的,有违者将受到惩罚。

质疑校园选举的公平性就是对校方的诚信和权威的质疑,大专生便因此而受到校方对付。虽然此事关系大专生的权利,许多大专生宁愿选择噤声,以免因此也被牵连进入。在许多问题里,大学生也因为问题牵涉校方的利益而选择息事宁人。他们担心一旦事件曝光,他们将面对更多的麻烦和问题。

此外,政治的干预使学生面对更多的限制。学生只被允许表达倾向政府的言论,却无从去挑战政府的政策和言论。在校园选举里,亲学生阵线被标签“反校方”、“反政府”,学生被恐吓或被阻止表达支持亲学生阵线。学术人员也面临一样的问题。国立大学由于是法定机构,导致学术人员受到法定机构法令的限制,不可发表任何违反政府利益的言论。学术人员的保守也使到学生更加保守。

在如此多的限制当中,学生根本无法勇敢的发表自己的言论。设立演说角落无法为校园民主打开空间,更遑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大学校园岂只需要演说角落,更需要言论空间和民主。在讨论大专法令时,我们要求的不应只是演说角落而已,更应该争取废除大专法令,重新赋予言论空间和校园民主。校园才能重新展现生机,学生才能真正表达自己。

Labels:

Wednesday, December 21, 2005

马来亚大学2005年大事记

时间

事件

20055月低

马大经济与行政学院德伦哥梅兹副教授因为马大学术人员协会向大学管理层争取学术自由和透明,而被校方恶意拒绝借调申请,被逼辞职以到联合国发展研究院进行研究。

200569

马大于东姑礼堂举行马大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与首日封发售日推介礼。马大校长哈欣耶谷首次针对德伦事件发表意见,认为他的离职并非国家损失,并暗示德伦哥梅兹不爱国。

2005610

马来西亚首相插手阿都拉干预德伦事件,批准两年无薪假期与他,让他在研究完毕后能继续在马大任职。

2005616

马大于东姑礼堂举办创校百年庆典,作为百年校庆的开始。副首相纳吉挑战马大在2020年之前,名列国际最佳大学首50名。

200585

马大学生事务局发出通告警告学生不可进行任何“涉及破坏大学名誉的不良活动”,包括出版或分发未经校方批准的印刷品、出席政策研究所主办的讲座会和马大新青年协会所主办的萤河之旅。

2005819

马大校长哈欣耶谷在马大东姑礼堂进行了一场公开演说,题目为“Taking the University by the Hand”。这场演说主要是回应副首相在马大一百周年庆典开幕典礼提出挑战,要求马大在2020年时名列世界五十名之内,并提出本身将如何带领马大前进。他也再次暗示德伦哥梅兹不爱国。

20058月底

马大学生卡林在因校园内分发调查问卷被传召上学生事务局时,被一名学生事务局官员殴打。

2005919

马大学生联盟呈交一分700名马大学生签署的备忘录与马大副校长(学生事务),要求马大校方举行一个公平和自由的校园选举。

2005920

马大学生卡林和哈菲祖丁因在校园内分发调查问卷,而被校方传召出席听证会。

2005921

马大学生再努法卡因上学生事务局询问卡林被打的原因,而接获传召令,出席听证会,面对骚扰学生事务局官员等指控。

2005922

马大校园选举委员会宣布马大学生代表理事会解散,并宣布选举条例和日期。同日,亲校方阵线也在校园内举行集会抗议全国大专生团结阵线于21日在国会示威。

2005926

马大校园选举提名日。虽然其他大学亲学生阵线宣布杯葛校园选举,但是马大学生联盟(亲学生阵线)仍然参选。

2005927日至28

马大校园选举竞选期。马大校园选举进行期间,发生了许多问题,包括临时修改选举条例、亲学生阵线被禁止公开以阵线竞选、亲学生阵线候选人被恐吓或险被殴打、宿舍管理层为亲校方阵线候选人助选等等。

2005929

在马大校园选举投票日当天,校方强制宿舍学生投票和突然修改选举条例允许携带菜单投票。由于校园选举所发生的种种不民主和不公平的事件,马大学生联盟在这次校园选举惨败,仅获41席的2席。

20051026

2005年度《泰姆斯高等教育增刊》世界大学排行榜公布。马大排名剧跌80名,由89名跌至169名。

20051029

马大校长哈欣耶谷针对马大排名剧跌表示不担忧,认为分数比排名更重要。他指出马大所获得的分数比去年优越,并表示马大排名剧跌是因为今年更多大学列入评估范围和评分标准不利亚州大学。

200511月初

马大在校园内设立布告牌,恭贺马大在世界大学第169名,并在人文、生物医学和社会科学名列100名之内。

2005119

马大校长哈欣耶谷在各大报章刊登文章针对马大排名剧跌提出辩解。两天后,该文章在校园内大肆派发。

20051121

马大邀请《泰姆斯高等教育增刊》世界大学排行榜公布负责人南兹奥到马大讲解排行榜评分标准。南兹奥承认去年误把马大华裔生和印裔生当成外国学生,错误评估大学国际学生人数。

20051124

马大第5宿舍41名学生因成为亲学生阵线候选人、提名人、附议人和初选团或参与国会示威而被逐出宿舍。

20051130

马大另4名马来学生因在迎新周首日未经校方允许,到车站迎接新生和派发传单,接获校方的传召令,以在127日出席听证会。

2005125

卡林等3名马大学生接获通知听证会将在7日进行。

2005127

卡林等3名马大学生出席听证会。其中一名学生哈菲祖丁的案件审结,被判无罪,并受到校方的严厉警告。

研究型大学和学术自由(星洲改题为“研究型大学须倡导学术自由“)

研究型大学和学术自由

近日,高等教育部提议将全体国立大学由教学型大学转型至研究型大学。由于研究成果被引用在《泰姆斯报高等教育增刊》世界大学排行榜成为其中一个衡量标准,研究型大学似乎成为一个能提升世界大学排名的万灵丹。

的确,人类文明生活的持续发展,正是建立于新的知识的不断涌现,使人能够一直克服种种的挑战和问题。因此,许多国家因为了解知识在现代经济发展所展现的动力,所以开始致力于加强研究,以保持竞争力。许多大学身为知识殿堂,也在此环境下,转型成为研究型大学。

研究型大学源自于十九世纪末的德国大学理念,洪 博特和阿尔托夫等德国学者主张大学应是个研究中心,从事“创造性的学术生活”。所谓的“创造性的学术生活”,即是发现或发展出新的知识,突破人类的现有的 认知。由于新的事物必然对旧的事物提出挑战,因此研究必须建立于一个能容许挑战权威的环境之中,方能使新的事物为社会所接受和采用。

鉴 于研究型大学需要一个如此的环境,因此学术自由必须存在于大学里面。一名研究中国大学的学者,杰拉德卡尔斯博就提出一个成功的研究型大学,就必须具四大特 性,其中一项是学术自由。他认为学术自由对大学的发展极其重要。有三个因素都有可能对学术自由造成障碍;一是政府方面的干预;二是立法与各行政法的条款脱离,这些条款往往与新情况相反;三是学术机构本身的学术权威的存在,学范式的力量以及大学自己成立的政治目的。

这三个因素本身拥有经由权威所带来的影响力和利益,在面临新知识的挑战时候,往往会为了维持影响力和利益,企图压制新知识的发展。因此,学术自由在研究型大学是如斯的重要。在学术自由原则的确立下,权威必须尊重新知识的发展,并不采取任何行动企图干涉和影响。

然 而,马来西亚大学其中一个最缺乏的正是学术自由。年中所发生的德伦事件将大学里所发生的学术自由问题曝光,并曾引起社会人士和知识分子的讨论。然而冰冻三 尺,并非一日之寒。自大专法令通过,教育部被赋予权力管理大学,而大学已失去了原本存在的自我管理机制。因此,这允许政府更容易干预大专事务。由于国家政 治和文化因素的影响,马来西亚存在许多被禁止探讨或敏感的领域,包括种族关系、种族特权问题、性问题等等。一旦超越界限,学术人员因此可能遭到政府或大学管理层的对付。此外,政治的干预是到许多学术人员荒废了学术工作,反而更热衷于通过政治途径寻求升职。这使到学术人员为了能升职而选择在学术上屈服以讨好政治主人。

法 律如大专法令和行政条规也严重限制了学术人员的发言和接触资讯的自由等。如学生,每个学术人员在受聘时都必须签署宣誓书。该宣誓书以及大专法令都限制了学 术人员和学生向外发言的空间,任何的发言都必须获得校方的批准。理大媒体系的学生就曾因为在训练期间在报章所写的文章而被采取纪律行动对付。经过大学纳入 官僚体制内后,学术人员也受到许多公务员行政条规影响而必须维护政府的立场。这导致学术人员无法对旧有的观念进行批判,进而创造新知识。

这 些种种的问题限制了学术人员对旧有的权威进行挑战,进而创造新的知识。可以预见,研究型大学计划将未能达到其效用,也无法提高国立大学的学术水平。因此, 马来西亚政府在推行转型成为研究型大学建议时必须打开学术自由空间,让学术人员能够自由地发展新知识。其中一些必要的措施包括废除大专法令、废除宣誓书、 将学术人员从公务员制分开和停止对校园事务的干预等等。最重要的是,政府、社会和大学管理层都必须尊重学术自由原则,并以实际行动去维护学术自由。

刊登于星洲日报言论版2005年12月20日

Labels:

国立大学转型——对学术人员和学生应有的考量

国立大学转型

——对学术人员和学生应有的考量

当 马大和理大在《泰姆斯堡高等教育增刊》世界大学排行榜排名剧跌时,高等教育部当时曾提议将全部我国国立大学由教学型大学转型为研究型大学。高等教育部近期 透露将由四间大学,包括马大,开始转型。可是,犹如许多大型计划,高等教育部并无透露关于转型计划的任何详情,使许多学术人员、学生和社会对该计划至今仍 是一知半解。

除了在之前《从 西方大学演变谈国立大学转型建议》曾谈过的不同类型大学对学术领域和国家的影响之外,国立大学转型对学生和学术人员将造成最大的影响。大学作为“树人”机 构,其最终目的就是希望提高人的智慧和知识。如果未能周详计划而贸然进行转型,将使作为大学主体的学生和学术人员因未能适应新机制而流失。因此,在进行任 何改变大学机制的巨大行动前,必须要有周详的计划和深刻的讨论,方能确保大学里的学生和学术人员顺利过渡。此外,该大学的学术人员和学生如果已经正朝着一 个方向发展并在拥有一定的优势,高等教育部不应贸然将大学转型,以致丧失原本拥有的强点。

在 转型前,学术人员的专长应在考量是否转型时成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不同的大学由于科系的多和少,而拥有不同专注程度。综合大学如马大和国大科系众多,因 此学术人员并未能深入进行研究,而更注重于教学。新兴的专科大学和大学学院,由于科系较少,反而能集中研究,学术人员的研究能力较强。

根 据学术人员的专长选择大学的发展方向将能使大学转型计划事半功倍。学术人员的专长应被仔细评估。综合大学或教学能力较强的大学应继续保留作为教学型大学, 而专科大学或研究能力较强的大学应转型成为研究型大学,将使个别大学更能发挥其角色。这将能避免做出错误的转型决定,使到国家和社会付出严重的代价。

在 转型时,一个周详的大学转型计划必须仔细考量到学术人员和学生的利益,确保不会在转型时被牺牲。学术人员大致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为能进行研究和教学的学 术人员,二为更专长于研究的学术人员,和三为更专长于教学的学术人员。前两者在转型中不会面对多大问题,反而第三类学术人员可能因转型而被边缘化,而面对 问题。由于大学转型为研究型大学,大学资源和升迁政策将更集中或有利于进行研究的学者。因此,擅于教学的学术人员将因为不擅于进行研究而无法在新的体制下 拥有提升空间和生存。

在 知识经济的时代,许多人士似乎都认为研究非常重要。唯有进行研究,国家方能继续开发知识的新领域,提高或保持竞争力。大学也因此而渐渐注重研究。虽然如 此,传授知识仍然扮演重要的角色,因为它将把知识普及化,提高社会的知识水平和智慧。研究型大学虽然注重于研究,但是仍然需要进行教学工作。高等教育部和 大学必须珍惜这些优秀的教学人才,否则将会流失这些人才。因此,转型计划必须考量如何继续保留擅于教学的学术人员,确保这些学术人员仍然拥有公平的机会继 续发挥和提升。

在近期,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曾到马大进行一场公开演讲。他主张学术人员应拥有创业精神(entrepreneurship), 必须长期保持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在此概念下,学术人员将需要进行研究,发展新知识,才能确保大学和国家能持续在知识经济中竞争。然而,当被问及是否将因此 忽略优秀的教学型学术人员,进而导致他们被逼离开,他也承认大学仍然需要珍惜和尊重不同类型学术人员所拥有的专长,因此必须设立一个机制让不擅于研究的学 术人员能够继续提升和发挥。

学 生也是转型计划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部有必要公布在大学转型时,哪一些阶级的学生也将转移至更注重研究。博士课程原本就注重研究,而硕士课程则 有上课和研究两种。这两者在转型时期应不会面对多大问题。然而,在马来西亚,大学最基本的学士课程多为教学类型,较少进行研究。因此,大学转型是否也意味 着学士课程将更注重研究,减少教学比重,或完全以研究为主,是高等教育部必须说明。

在 讨论该问题时,马来西亚学生的应付能力和现有程度应被仔细考虑。由于进行研究牵涉许多思考和推论过程。学生必须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方能完成一项研 究。然而,马来西亚教育制度是一个“填鸭式”的教育制度。学生许多时候是被老师灌输知识,或为考试而学习,而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在缺乏先天条件下,进入 大学的学生是否能应付研究,是必须慎重考量的因素。因此,学士课程仍然必须以教学为主,并在此阶段让学生接触更多研究,及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

由 于大学转型对学生和学术人员的影响深远,因此高等教育部有必要开放空间让学生和学术人员去讨论和辩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马来西亚一直匮乏对政策的讨 论的空间,许多政策都是闭门定制。当实行政策对人民造成很大的影响后,人民发出很多声音却都无法扭转该政策。大学作为高知识的社会群,高教部应该提供空间 让大学里的人们去讨论。否则,马来西亚始终只能拥有一流建设,并不能拥有一流思想和社会。

目前,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由教学型大学转型至研究型大学仍然存在许多问号。高等教育部应该尽早公布大学转型的计划详情,作为对提升国立大学期望的积极回应。

刊登于南洋商报言论版2005年12月17日和19日

Labels:

从西方大学演变谈国立大学转型建议

从西方大学演变谈国立大学转型建议

随着马大和理大 在《泰姆斯报》高等教育增刊世界大学排行榜排名剧跌,高等教育部部长提出了数项建议,以回应公众对该事项的关注。其中一个建议为把马来西亚十七间国立大学 全部由教学型大学转为研究型大学。如果对大学的由来并不了解,一般人士可能无法真正区别两种大学的功能和使命。因此,在讨论是否应将我国国立大学全部转 型,我们必得先了解大学所扮演的角色和它在西方历史里的演变。

所谓的教学型大 学源自于英国。在工业革命初期,大学注重知识的传授,是一个教育机构。该时期的大学包括英国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它们深受牛津大学学者纽曼的影响。纽曼 在他的著作,《大学的理念》,指出,大学是一个提供博观教育,培养绅士的地方。所谓的绅士即有教养,有趣味,有见识的文化人。大学的目的在于“传授知识” 而不在于“发展知识”。此外,大学也着重于塑造学生性格得地方。到目前为此,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仍然是教学型大学。

十九世纪末,大 学在德国经历了很大的转变。柏林大学的洪博特和阿尔托夫主张大学应是一个研究中心,担负着知识创新的任务。这就是研究型大学的缘起。教员们的首要责任是自 由地从事“创造性的学生”。每个学生应该至少在日益广大的“知识金庙”放上一块砖石。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不同,洪博特和阿尔托夫认为大学的目的在于“发 展知识”而不在于“传授知识”。此学说渐渐影响了欧洲各大学,甚至影响了美国大学。

因此,美国学者 佛兰斯在其著作,《大学》,结合了以上两种理念,认为大学应该以传授和发展知识并重,以增进人类整体对世界的认识。大学因此提供一个管道以教学,把人类所 拥有的知识提升,并把它传播给社会以发展成常识。美国大学深受佛兰斯的影响,不只着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发展,也着重于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关怀和参与。因此,美 国大学生和知识分子在许多课题如越战都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

马来西亚大学的 理念主要延自于英国理念,因此延续了英国的大学制度。马来西亚大学除了设立学院作为知识传授的地方,也设立了宿舍作为提供博观教育,培养绅士的地方。宿舍 作为一个空间让不同系院的学术和教员互相了解和学习,让每位学生有机会跨越自己的本科,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接触不同的人。这是大学人文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 环节,也是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的特色。在60年代和70年 代,马来西亚大学也受到美国了美国大学理念的影响。马来西亚大学生积极关心社会,包括打昔乌达拉事件和华玲事件,学生运动蓬勃发展。此外,虽然大学里研究 仍然面对许多问题,包括大专法令的限制和经费问题,马来西亚大学也设立了研究所,并要求讲师进行学术研究。因此,马来西亚大学目前虽然是教学型大学,但是 各大学仍然有进行研究活动。

因此,个别大学 所拥有的使命不一样,其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研究型大学发展知识,积极探讨真相和真理,开发人类对周围和自身的认识。教学型大学则负责传播知识和智慧,提 高民智。正因两者的互相辅助,社会才能在知识的创新和传播中不断发展。因此,两者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心智发展扮演不同却是同等重要的角色,缺一不可。高等教 育部不应仓促将所有国立大学有教学型大学转为研究型大学,而应从长计议,根据不同大学的特色和长处,赋予不同的定位。

刊登于南洋上报言论版2005年11月21日

Labels:

Wednesday, December 07, 2005

NTV7 Edisi Siasat abt Campus Election